查看原文
其他

【写生研究】色彩丰富细腻凝炼:颜文樑

当代油画 2021-09-26





【导言】“写生研究”栏目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本栏目编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大家分享。






1


评论


黄觉寺 | 文“……颜文樑先生的艺术成就,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侧重,早年看重透视与构图;中年和晚年是着重阴暗与色彩,特别是晚年期,色彩丰富善变,绚丽极致;先生秉性开朗、乐观、虽饱经忧患,但在他的油画风景中,感受不到消极郁闷的压抑气氛,他的画总是健康、明朗,都是快乐印象的记录,令人喜悦、舒展,仿佛使我们永远置身于明丽的光绘之中,畅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陈丹青 | 艺术家、文艺评论家“上世纪20年代,徐悲鸿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林风眠任杭州艺专院长,刘海粟留法前创办上海美专,颜文樑则回国后一手营建了苏州美专。虽则同期前后另有几所美术学校,但若是没有这四位宗师,中国的现代美术,不可思议……刘海粟、林风眠,算是取了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一脉,与中国的文人画余绪略经搅拌,有所创发,后半生以中国画工具作画,几乎放弃了油画。徐悲鸿、颜文樑二位,则取19世纪欧洲经院传统,给后世的传递研修,垫了底子。徐悲鸿的素描与造型,早有公论,颜先生侧重探究西洋画色彩谱系,就第一代留洋前辈的各所侧重而看,他于欧人油画色彩的理解,遵从,最为潜沉而专一。”
——摘自《记颜文樑和他的苏州美专》

尚辉 | 《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由仰慕科学而试制油画颜料,追踪开启文艺复兴时代的焦点透视、统一光源,及至赴法旅欧接受库尔贝写实主义和莫奈、西斯莱、毕莎罗印象主义的洗礼,颜文樑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自十五世纪产生油画到把这种油画语言充分发挥出来的光色灿烂的印象主义画派近四百年欧洲传统绘画的艰辛里程,他一直以东方人的理解方式去手摹心追欧洲绘画的语言,时而非常接近,时而从容超脱”。——摘自《论第一代油画家文化心理(4)中国油画的本上意识》


2


作品欣赏



《厨房》
粉画
49cm×64cm
1920

《肉店》
粉画
47cm×62cm
1921

《英国议院》25cm×37cm1929


《米兰大寺》17cm×25cm1930


《柏林旧皇宫》

17cm×25cm

1931


《秋山》

18cm×25cm

1939

中国美术馆藏


《雪霁》 89cm×122cm1950


《西湖夕照》17cm×25cm1953



《天坛》

17cm×25cm

1953


《深夜之市郊》 36cm×62cm1960


《轧钢》

28cm×35cm

1960


《浦江夜航》
48cm×60cm
1963


《虎丘》26.5cm×37cm1964年



《冬》 25cm×37cm 1964中国美术馆藏



《夏》41cm×67cm1972中国美术馆藏

《卧室》
25cm×37cm
1974


《载月归》
30cm×43cm
1978


《重泊枫桥》

25cm×51cm

1980




3


作者自述



“我画画快乐,把快乐给了别人,别人感到快乐,我自己更快乐。”
——颜文樑 




4


艺术家简介



颜文樑
(1893-1988) 字栋臣。江苏苏州人。自幼随父习国画,1908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从日人松岗正识学西画。1922年与同仁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28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翌年粉画《厨房》在巴黎春季沙龙获荣誉奖。在法期间,又不辞辛劳购置教学石膏像460余件运回祖国。1952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副院长,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颜文樑崇尚写实画风,能融西方古典主义造型与印象主义色彩为一体,善于在实践中寻求规律,总结经验。用笔细腻凝炼,工中有写;色彩明快绚丽,变化微妙丰富而不失整体气势。其油画雅俗共赏,自成一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颜文樑对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技法理论亦有精深研究,出版有《颜文樑》(画集)《美术用透视学》《色彩琐谈》等。颜文樑是中国现代油画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5


关于写生研究的学术性推广计划



学术形态:“写生研究”是以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针对“写生”这一课题的综合性学术推广项目,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对象:当代油画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油画作者。

作品要求:生动的、鲜活的,尤其欢迎具有当代意识的,以及具有东方意蕴或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生作品。作品达到选稿标准的即列入线上推广计划。优秀作品推荐参与《当代油画-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出版。

投稿要求:①摘编艺术评论文字材料一到三份;②作品图片20幅左右,尽可能用最新的作品;③作者本人撰写的关于“写生”的心得体会、看法、认知等;④肖像照片及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咨询电话:13552642966。

配套活动:“写生研究”作为“当代油画”持续性的学术研究项目,除了在线上推广外,同期配套写生研究专辑的出版、国内外写生作品展览、写生活动,意在通过多层次的配套活动,真正将写生研究的学术性课题做得深入、完整、扎实,树立写生研究的新标杆,最终推动“写生”创作的现代化进程。



相关链接:

◆ “写生研究”栏目:写生研究学术性推广计划启动

◆【写生研究】生趣盎然:李铁夫

◆【写生研究】尽精微,致广大:徐悲鸿

◆【写生研究】出入中西:刘海粟



-END-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9515619收藏咨询:13522454081(微信同号)
投稿咨询:13552642966(微信同号)
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官网:http://www.art579.com投稿邮箱:art579@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